灤河發源于河北省豐寧縣西北部山區,向北流經內蒙古高原、壩上草原,再轉向南流經燕山山區,一路上跨高山,穿峽谷,躍險灘,過平原,一往直前地奔向大海。灤河是河北省內第一大河,全長888公里,流域面積為平方公里。灤河源遠流長,沿途匯入的支流多達500多條,水量充沛。她是我國北方的母親河,是她養育了北方勤勞勇敢、善良樸實的民眾,潤澤了兩畔美麗富饒的大地,同時也孕育了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灤河奇石。
灤河從長城潘家口進入遷西縣境內,繼續向南流至遷西縣城北側折而向東,出龜口進入遷安市境內,經灤縣至樂亭注入渤海。灤河在遷西縣境內形成了一個九十度的大河灣,且河床逐漸變寬,地勢漸緩,河中的卵石大都停留在遷西縣境內,因此,境內68公里的灤河床就成了一座得天獨厚的奇石寶庫,為我們提供了儲量豐富的奇石資源。近些年來,有人在灤河內大量采砂,使千萬年沉睡埋沒在河底的卵石得以翻身面世,這更為石友們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自80年代全國開始出現“奇石熱潮”以來至今,遷西縣奇石愛好者與日俱增,從原來的幾個人增加到今天的上百人,并先后建起了10余個小型家庭奇石館。鄰近的縣、市,如唐山、豐潤、遵化、玉田、遷安、灤縣等地石友也常來遷西段灤河覓石。近年來,灤河奇石曾多次在國家各級報刊上發表,并在全國大展中獲獎。名不見經傳的灤河石現已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全國奇石百花園中的一朵絢麗的奇葩。灤河奇石儲量頗豐,品種繁多,質地優良,色彩豐富,品味高雅,為我國北方的天然藝術之瑰寶,正在向世人展現著她那獨特的魅力!
燕山地區地質復雜,灤河卵石種類十分豐富,從石質結構角度劃分,主要有以下石種:瑪瑙石、晶簇、石英巖、石灰巖、花崗巖、片麻巖、大理石、玄武巖、變質巖、砂巖、頁巖、火山巖、沉積巖等。從觀賞角度劃分,主要有造型石和圖紋石兩大類。造型石,因受河水千百萬年的沖刷磨礪,去掉了軟組織,保留了硬組織,形成了奇形怪狀、妙趣橫生的造型,展現了人物、動物、景物等自然的妙趣,可謂千姿百態、鬼斧神工;圖紋石,石上天然生成的圖紋奇異多變,清晰鮮明,巧妙地構成了各種圖案,如山川日月、飛禽走獸、花草樹木、中外人物、漢英文字等,可謂豐富多彩、如詩如畫。這些魅力無窮的天然藝術品,令人贊嘆不已、如醉如癡。
在造型石和圖紋石這兩大類觀賞石中,經遷西縣石友數年的不斷切磋和總結,現將灤河奇石暫歸納為21個石種,今簡介如下,與石友共享。
1、瑪瑙石:灤河瑪瑙有粗、細之分。細瑪瑙多為小塊,石體為白色,透明而有光澤,質地細膩;粗瑪瑙體量稍大,質地稍粗。瑪瑙石既有人物、動物等造型石,也有自然景觀等圖紋石。
2、黃蠟石:黃蠟石亦有細、粗之分。細黃臘石多為小塊,質地細膩,透明而有光澤;粗黃蠟石體量稍大,質地稍粗,不透明。純黃蠟石多出現人物、動物、山巒等各種造型。有的黃蠟石與其它石種相結合,以不同的結構和顏色巧合成各種圖案。
3、石英石:此石為白色,光滑細膩。純石英石多出現各種造型。有的石英與其它石種相結合,以不同的結構和顏色巧合成各種圖案,色差明顯。
4、彩陶石:此石為灰、綠的底色中出現黃、白色的畫面,色差明顯,質地細膩光滑,有彩陶風韻,品質優良。此石既有圖紋石,也有造型石。
5、黑珍珠:此石顏色純黑,細膩光滑,品質優良,多出現各種造型。有的黑珍珠上面出現黃、白等色圖案,色差明顯,為灤河石中珍品。
6、墨石:此石為灰黑色,比黑珍珠質地略粗。單色墨石多出現各種造型。有的灰黑底色上面出現黃、白、紅色圖案。
7、紅石:此石為紫紅色,質地較細膩光滑,多出現各種造型。有的紫紅的底色上面出現黃、白色圖案或中外文字。
8、雪浪石:此石為北宋時期大文豪蘇東坡任河北定州知府時所命名,因其石為黑質白脈、紋如飛雪浪涌而得名。此石在灤河中分布較廣。雪浪石既有造型石,又有圖紋石,還有的形神兼備。雪浪石的圖紋常巧合成各種文字。
9、雪花石:此石為灰黑的底色上面均勻地布滿了白色如雪花般的斑點,酷似雪花飛舞的自然景象。
10、小紅花石:此石為灰黑的底色上面布滿密密麻麻的小橘紅色斑點,酷似田野上綻放的朵朵小紅花。
11、小菊花石:此石為墨綠的底色上面布滿很多黃色的小花朵圖案,酷似朵朵綻放的小菊花。此為灤河中特有的珍奇石種。
12、五彩石:此石常見的有紅、綠、黃、白、黑等多種顏色相間,色彩豐富而艷麗,有如春花爛漫。
13、草樹紋石:此石體量較小,數量稀少。此石表面有0.5毫米厚的氧化層,需用砂紙隨形磨去氧化層,其紋理清晰,畫面漂亮。此石的圖紋多為花草和樹木圖案,故名。
14、木紋石:因此石的紋理酷似樹皮或木紋而得名。有人誤將此石當作木化石,其實不然。真正的木化石是有年輪的,而此石則沒有年輪。
15、紫金紋石:灤河中此石數量較多,而且體量較大。此石為白色的細砂巖上面出現紫紅色的紋理,有的紋理飄逸瀟灑、變化多端,有的紋理構成動物、景物等圖案。其紋理清晰、色差明顯者為上品。
16、黃金紋石:此石為白色細砂巖上面出現金黃色圖紋,常構成奇峰秀水的自然景觀畫面。
17、層紋石:此石為白色細砂巖上出現兩層以上的圖紋,有浮雕效果。其圖紋常巧合成人物、動物或文字等圖案。
18、子母石:此石為大卵石中包裹著許多小卵石,如同子母關系。
19、珍珠石:此石為砂巖中包裹著均勻密布的小塊白色石英卵石,就像鑲嵌著許多潔白的珍珠。
20、圖畫石:此石為白、黃色細砂巖上面出現紅、黃、黑等顏色的圖案,常構成人物、動物、植物、景物等畫面。
21、化石:灤河中化石的痕跡大都被沙石所沖磨掉,因此所見者不多。今所見者有水生動物、植物化石。
灤河:
舊稱濡水.位于中國河北省東北部,發源于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與承德市豐寧兩縣交界的巴彥古爾圖山北麓,在內蒙古茫茫草原上蜿蜒200多公里的一段河流,稱閃電河,轉回河北省后稱為灤河,在河北省流經承德、秦皇島、唐山三市。美麗富饒的灤河流域,在遼、金、元數百年的歷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灤河是我國河北省北部的母親河,引灤入津工程從潘家口水庫引水,向天津市輸送淡(甜)水,徹底結束了天津市自古以來喝苦臭水的歷史。
灤河中游穿行于燕山山脈之中。燕山山脈位于中國河北平原北側,呈東西走向。海拔400~2000米,長300多千米。屬褶皺斷塊山脈。灤河橫穿燕山和冀東平原,在唐山市樂亭縣注入渤海。
灤河全長885千米,流域面積4.49萬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上都河,小灤河匯入。興洲河、伊遜河、武烈河、鸚鵡河(熱河)、柳河、瀑河,青龍河,沙河等。常年有水支流達500多條,水量充沛。灤河中游兩岸燕山山脈山高谷深坡陡,有石英巖、石灰巖、花崗巖、片麻巖、大理石、玄武巖、變質巖、砂巖、頁巖、火山巖、沉積巖等。富含金.銀.銅.鐵.鉬.鉛、鋅.玉.煤炭等多種礦藏。沿岸巖石受河水千百萬年的沖刷磨礪,去軟留硬,奇形怪狀、妙趣橫生。造就了冀東灤河觀賞石種類繁多孕育了千姿百態、絢麗多彩的灤河奇石。
1.燕山石:
燕山地質結構異常復雜,具備典型喀斯特鐘乳巖地層,更有石灰巖層和石英巖、千頁巖、板巖、海蝕巖、沉積巖等,賞石資源非常豐富。燕山所產的石種甚多,有幾十類,,各類賞石多見有灰青、褐色、褚紅夾青、純白、青灰夾黃等,紋理逼真,富有變化,質感古樸,光澤凝重,其形態極為豐富,以象形狀物者較為多見。石體多棱角,形狀變幻豐富,常形成突兀險峻的峰巒景觀或逼真生動的鳥獸形象等,頗具觀賞性。
2中太古紀石:
地處燕山山脈深處,灤河之濱的唐山遷西縣太平寨的南太平山,是一座海拔僅175米的小山峰,是由太古代紫蘇斜長麻粒巖構成的鮮為人知的、高級變質的、太古宙早期綠巖帶組成的一些巖群,是地質構造十分奇特的巖石帶,這一古老的巖石也是聯合國地質科學研究組織年代分析協會自1978年以來向世人公布的最古老的巖石。巖齡高達36.7億年的巖石之祖。
3遵化千層石:
也稱積層巖,產于河北省遵化市沙石峪村一帶。沙石峪村位于遵化市東南20公里處,其千層石形成于距今12~13億年的晚元古代薊縣紀,當時地層的未變質的砂巖、硅質巖、白云巖、鐵礦、錳礦等開始海相沉積,形成了今天如此美妙的千層石。
周恩來總理當年曾指示,千層石可作為紀念品饋贈給來訪的國外友人。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前后,遵化共接待150多個國家的5000多人次,都一一饋送。當年陳毅同志接受時欣喜之情也溢于言表。康克清在接受饋贈的奇石時激動地說:“朱老總特別喜歡石頭,回去一定讓他欣賞欣賞。
遵化千層石 紋理清晰、流暢。每塊石頭都有紋理,而且一般都是凹凸的、平直的,具有一定的韻律。由于造型變化多端,從視覺上感到,這些線條紋理有時又是波折的、起伏的、流暢的,偶爾還有美妙的圖案。
遵化千層石造型豐富、奇特,一般有山形、臺洞形,一些“倒掛”、“避雨”等自然景觀都能見到。有寶塔形、立柱形,人物、動物,亭臺樓閣等造形,既有具象,又有抽象、意象。
遵化千層石屬于海相沉積的結晶白云巖,石質堅硬致密,外表有很薄的風化層,較軟;石上紋理清晰,多呈凹凸、平直狀,具有一定的韻律,線條流暢時有波折、起伏,顏色呈灰黑、灰白、灰、棕相間。它作為園林石、庭院石、廳堂石、供石、盆景石已較為廣泛地進入全國各地的公園、廣場、家庭居室。作為紀念石已傳送到海外各方朋友之中。但現在資源確實已經不多了,而且不可再生。千層石具有使用價值和觀賞價值,同時還具有收藏價值和科研價值。
4.灤河卵石:
灤河卵石種類十分豐富,形成年代和所含礦物成份不一,其硬度及質地各有差異,巖性包括火山巖、沉積巖、變質巖等。卵石質地有:瑪瑙、晶簇、石英巖、石灰巖、花崗巖、片麻巖、大理石、玄武巖、變質巖、砂巖、頁巖,硅質巖等。主要有造型石和圖紋石,化石,文物石。造型石,因受河水千百萬年的沖刷磨礪,去掉了軟組織,保留了硬組織,形成了奇形怪狀、妙趣橫生的造型,展現了人物、動物、景物等自然的妙趣,可謂千姿百態、鬼斧神工;圖紋石,石上天然生成的圖紋奇異多變,清晰鮮明,巧妙地構成了各種圖案,如山川日月、飛禽走獸、花草樹木、中外人物、漢英文字等,可謂豐富多彩、如詩如畫。這些魅力無窮的天然藝術品,令人贊嘆不已、如醉如癡。
1.紫金紋石:
紫金紋石:灤河中此石數量較多,而且體量較大。此石為白色的硅質細砂巖上面出現紫紅色的層間紋理,紋理飄逸瀟灑、變化多端,紋理清晰、有的紋理構成動物、景物等圖案。色差明顯者為上品。
2.灤河五彩石:
灤河彩石呈塊狀,具有蠟狀光澤及油脂光澤,顏色多樣,色澤柔和,圖形美觀,質地細膩。有乳白、淺綠、淺紫、黑灰、褐黃、青灰、紫紅、蛋青等多種顏色,自然分布,相互襯映,色彩相問,出現色彩絢麗、形景變幻多姿的自然美,確實是斑紋如畫,巧奪天工。
3.灤河彩陶石:
彩陶石屬沉積巖,石質以硅質粉砂巖或硅質凝灰巖為主構成,石色和石質如彩陶,表面有蠟狀光澤;具有翠綠、墨黑、橙紅、棕黃、灰綠、棕褐、淺藍、青灰、古銅等色澤,色澤條紋層次分明;石膚潤澤,有的似陶色,有的像古瓷;形狀多為塊狀,常有高低錯落的方圓角;。一般以豆綠、灰色、墨色為常見,硬度約5.5度,石形以多邊形的幾何形體居多,水洗度很強,表面光滑細膩,彩陶石的外形變化較小,大多欣賞石頭的形狀、顏色和質地。彩陶石既有圖紋石,也有造型石。灤河彩陶石可分為兩種 石皮似瓷器釉面者稱釉彩,無釉似陶面者稱陶彩。
4.木紋石:
木紋石:主要產于灤河唐山市遷西縣,遷安市段,屬于海相沉積,為富鐵質泥質白云巖。形成于寒武系地層,距今約5.5~5.8億年,木紋石以其粉晶、細晶質結構和酷似木材紋理的花紋具有良好的觀賞性。
5.灤河金疙瘩石:
金疙瘩石,產于灤河唐山市遷安段,碧玉石質,石色有金黃,深紫,淺藍等多種色彩,其石體上鼓有高低起伏,凸凹不平,大小不等的疙瘩,樣式奇特,諧趣盎然,寓有個性,常會給人一種沉靜淡然、皈依頓悟的欣悅之感。
6.灤河黑石:
黑石十分黝黑,色澤由褐色到黑色兼具,帶有寧靜、肅穆及厚重感,黑石有粗皮、細皮之分,細皮又名黑珍珠,偶有一石二色者,屬上品。該石多產于灤河遷西段中。石質堅硬,表面光滑,色澤透黑,通體無一絲雜色,個性十分鮮明,形狀千姿百態,體態簡潔從容,以抽象、夸張著稱,非常適合作奇石觀賞
7。象牙黃玉石
象牙黃玉石,產于灤河支流沙河青龍遷安段。摩氏硬度為3~6度,該石質地高潔細膩,色澤黃白或乳白色,風格獨特,具有象牙光澤,宜于制作各種首飾和玉雕工藝品。象牙玉石成分為硅質炭酸鎂,致密塊狀,隱晶質結構,,色彩純正無瑕,玉質微透明,樸實中透出高潔,是雕刻工藝品的佳材。
8。姜石:
姜石為鈣質結核。產地為灤縣北山。所謂結核,就是指沉積巖中與圍巖成分有明顯區別的某種礦物質團塊,其形態有球狀、卵狀及不規則狀等等。姜石主要產于粘土質地層中,如頁巖、板巖、粘土巖和黃土之中。其形成時代也很廣泛,從十幾億年前直到第四紀風成黃土之中,并且在今后的歲月里仍將繼續。
9。灤河碧玉:
灤河五彩碧玉是一種半透明到不透明的玉髓,化學組成為微晶質 二氧化硅,硬度約7度??梢猿矢鞣N顏色,如紅、黃、棕、綠、灰藍等色,色彩絢麗多姿。質地細膩,油脂或蠟狀光澤,具爽滑感。形成的圖案非常豐富。
10。鐘乳石:
又稱石鐘乳,是指碳酸鹽巖地區洞穴內在漫長地質歷史中和特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不同形態碳酸鈣沉淀物的總稱,灤河兩岸山洞里均有產出。
11。灤河瑪瑙石:
瑪瑙是由二氧化硅的膠體溶液,在火山巖裂隙或空洞中一層層或一圈圈沉淀而成。由于每一層所含的微量雜質不同,會呈現不同的顏色,使它有著極多的顏色種類。其花紋形態千差萬別,品種繁多,絢麗多姿,溢彩流光。質地堅硬致密,細膩光潔,由超微粒的石英組成。硬度為摩氏7度。
12。灤河彩珠石:
彩珠石,產于唐山黎河遵化段。該石質地屬硅質巖,硬度為摩氏3~6度;色澤以紫色,綠色為主,石表及石中有許多大小不等、色彩各異的小石彩珠,蒼老古拙,變化奇特,極具觀賞價值。
13。上水石:
上水石:產于灤河青龍河西石嶺。上水石系古苔蘚蟲化石,距今約有一億三千萬至一億九千萬年。石質堅硬,呈黃、褐、白等色,外形美觀多姿,大部分呈管狀、中空、條紋式,獨具特色。山坡溝谷均有分布,屬石灰巖,質地上乘。該石上水性能強,在盆中蓄水后,傾刻可吸到頂端。石上可栽植野草、蘚苔,青翠蒼潤,為制作盆景的佳選。
深山出俊鳥,碧水孕奇石。灤岸淘瑰寶,應識哪許河。金獎之冠的“中華血脈”、”雕鏤時光”、“東坡樂”、“草原春色”,銀獎“雄獅”、“板橋先生”,銅獎“中國印”等名石都出自中華民族的一條重要河流--灤河。
灤河,古稱濡水。位于東經115°30′--119°45′,北緯39°10′--42°40′;灤河發源于河北省豐寧縣西北巴彥圖古爾山麓駱駝梁鄉古道溝,流經內蒙古高原,壩上草原,燕山山區,穿越長城,進入平原,流向大海。
灤河之水,源遠流長,水量豐富,支流眾多,灤河水系有500多條大小支流,今將10條較大支流的發源、流長簡況作以介紹,以便石界同仁,宏觀了解認識這一神秘的祖國北方河流。
上游,灤河之源至內蒙古自治區正藍旗(古為元上都,亦稱灤京)段,稱閃電河;正藍旗至多倫大河口段納黑鳳河入,稱上都河。中游,大河口至河北省隆化縣郭家屯鎮西北3公里處,未接納發源于河北省圍場縣賽罕壩上老嶺西麓,流長133公里的小灤河(蒙語,庫爾奇勒河)之前,稱大灤河;接納小灤河后,始稱灤河。在河北省灤平縣張百灣有發源于豐寧縣化吉營鄉冰郎山的南北兩側,流長109公里的興洲河匯入;在承德市灤河鎮有發源于圍場縣哈里哈鄉,流長195公里的伊遜河匯入。伊遜河在流經隆化縣城南2公里下山嘴處,接納灤河的最大二級支流伊瑪圖河,此河發源于圍場縣孟奎、桃山林場,流長129.5公里;武烈河發源于河北省隆化縣東北面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的茅荊壩林場,流長96公里,經承德市區于雹神廟匯入灤河;向下有發源于承德縣獾子嶺,流長57公里的老牛河匯入;經過承德下板城后有發源于興隆縣南雙洞鄉撥子嶺,流長86公里的柳河匯入。發源于平泉縣石拉哈溝鄉七老圖山,流長114公里的瀑河匯入后,繼入潘家口水庫;在潘家口水庫與大黑汀水庫區間有發源于興隆縣石廟子鄉桑樹嶺溝,流長89公里的潵河匯入;進入下游,在灤縣石梯子有發源于遼寧省凌源縣臺頭山和河北省平泉縣大西山北麓,流長246公里的灤河最大支流青龍河匯入;進入冀東平原后,灤河完成了干流877公里的行程,于河北省樂亭縣注入渤海。
灤河是河北、天津人的母親河,她雖沒有豐滿肥碩的乳房,卻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灤河兩岸的燕趙兒女,也哺育了海河兩岸的三津兒女子孫。
灤河蕰財富,流域珍石多;母親多慈愛,兒女愛灤河。
灤河發源于河北省張家口市,經過承德市,秦皇島市,唐山市后,在唐山市南部入海。全長885公里,流域面積4.8萬平方公里,是華北地區第二大直接入海的河流。沿岸高山聳立,礦產資源豐富,主產金,鉑,銀,銅,煤碳,石油等等。灤河源頭與入??诼洳?000公尺,沿岸水沖石資源好,數量多。主要品種有瑪瑙,水晶,碧玉,葉蠟石,青白玉,二氧化硅,鐘乳石以及礦物晶體等等。好的觀賞石層出不窮。分為畫面石,花草石,文字石,菊花石,五彩石,晶體石等。最重要的是中太古紀石“太古玉”,距今24億年。
唐山市是革命先驅李大釗和著名《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故居。1976年唐山特大地震震驚中外,90%房屋倒塌,24萬人死亡,16萬人重傷。在30年后的今天,堅強不屈的唐山人通過努力奮斗創造出一個現代化的新唐山。GDP產值位居中國城市50強之列,華北地區最大的鋼鐵基地,最大的重工業城市,在一個城市同時擁有京唐港,曹妃甸港兩大港口,也是不多見的。居民生活富裕,購買力強。汽車人均保有量位居中國城市前列。
唐山市位于灤河中下游,奇石豐富,石友眾多,唐山奇石協會于2005年9月25日成立,擁有會員200多人,原先唐山市的石友都是自玩其樂,自己收藏欣賞。沒有對外做過宣傳報道,造成石界并不知道河北省有條800多公里長的灤河,更不用說知道有冀東灤河石,在此,敬請石界的老師及朋友關照,使冀東灤河石這一石種發揚光大。
首家灤河石藏館開館 展示億萬年石文化
長城網唐山8月27日電(付文昊 郭振好 張明月)遷西縣地理位置優越,旅游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宜人。灤河遷西段水石豐富,圖案精美。既有型、質、色、紋之美,也有瘦、透、漏、皺之奇,是遷西縣地方文化的寶貴財富。目前,灤河奇石已是奇石界中頗負盛名的觀賞石種之一。遷西境內的諸多藏館已成為灤河奇石收藏展示、鑒賞交流的重要場所。好石閣是遷西境內首家對外掛牌的家庭藏石館,珍藏并陳列著灤河流域的珍貴奇石數百方,充分展示了灤河億萬年石文化豐富的內涵。館內藏石在國內相關展覽比賽中多次獲得金、銀、銅獎。
灤河覓石
久聞灤河多奇石,也曾與友人相約去灤河覓石,卻一直未能成行。
直到拜訪雕刻家孟祥久,見了他用灤河石雕刻的俏色石雕,那栩栩如生的小動物,讓我們嘆為觀止。又見了他自灤河岸邊尋來的晶瑩剔透的黃蠟石、色彩絢麗的菊花石,更是勾起了我們灤河覓石的心愿。于是,我們轉移戰場,覓石去也。一行人從西里鋪奔大蔡莊,在河邊停下來。
正是枯水期,灤河極清淺、極纖細,裸露出大部分的河床,觸目所及,都是河卵石,大的、小的、圓的、扁的、五彩的、單色的,形態各異,絢麗多彩,令人目眩神迷。見我們一副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樣子,孟祥久說濛濛細雨中,這片河灘才叫美,灤河石經雨水沖刷,都露出了柔美的風姿,分外潤澤靚麗。雨霧迷蒙、彩石爍爍,僅此一番想象,便已令人迷醉。當其時也,天高云淡,秋日的暖陽靜靜地照在家鄉的這條母親河上,波光粼粼,水天一色,一如千萬年前一般靜謐安詳。緩緩流動的濡水,帶我們走入時光的流,溯回到數萬年前的光陰。那時候,濡水浩浩湯湯,兩岸植被豐茂,成群的納瑪象、犀牛、赤鹿出沒其間。我們的祖先就在河邊繁衍生息,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為了更好地漁獵,聰明的祖先將目光投注在河卵石上,他們用石塊打制出砍砸器、刮削器和尖狀器,在灤河下游,爪村舊石器時期遺址,出土了大量的舊石器石片、石核。慢慢地,我們的祖先又發明了磨制石器,從舊石器時代進化到新石器時代,工具運用起來更加得心應手。在灤河故道、安新莊新石器時期遺址,友人曾從那里撿到過石網墜和半個石斧,那些古老的石器上閃爍著先人的智慧。如果說,這些石器還停留在物質層面,是為了生存的需要,那么時光溯回到六千年前,紅山文化出土的玉龍,便已上升到精神層面,所謂美石如玉,那古樸圓潤的造型當是最早的石雕了吧?
向孟祥久提起,雕刻家立刻點頭,說扣莊村村民曾在田間作業時拾到過新石器時期玉斧、玉質豬龍小型掛件,這些足以證明,灤河石雕由來已久。他隨后又解釋說灤河石有瑪瑙石、黃蠟石、灤河玉,有的灤河石玉化程度很高。說著話,他俯身撿起一小塊拇指大小的半透明的石頭,用帶來的清水沖洗之后,很是晶瑩剔透,他告訴我們,這就是瑪瑙石。我凝視著眼前溫潤柔美的瑪瑙石,想象著古人打磨石器的樣子,回憶起剛剛在他家里,看到他用吊磨機雕琢灤河石雕的場景,竟然有些恍惚,千萬年的時光,悠然而過。
“ 我也撿到一塊瑪瑙石!”同來的小肖驚喜的呼聲打斷了我的思緒,我也忙著開始尋覓,幻想著自己可以撿到一塊灤河玉,或者一枚石網墜。驀然,我發現了一塊灰色的灤河石,極細膩,形狀也規整,邊緣極薄,像打磨過的樣子,“不會是新石器時期的石器吧?”我在那兒異想天開,“ 怎么會? 那是河水沖刷的結果?!迸赃叺男屑叶殿^一盆冷水,我訕笑著把這“新石器”裝進兜里,不是也可以帶回去做鎮紙嘛。隨后我又在靠近水邊的亂石下,發現兩枚銹跡斑斑的大鐵釘,同行的人說是船釘,以前灤河兩岸是要靠船擺渡的,船只往來,也是一番盛況。如今,鋼城大橋等橋梁的修建,已經讓擺渡成了人們記憶中的風景。我珍重地將兩枚船釘納入囊中,收藏這百十年前的舊物也是好的,這也是灤河文明的一部分啊。
徜徉在灤河岸邊,審視著形形色色的美石,想著古已有之的奇石賞玩,便想起宋朝杜綰所著的《云林石譜》,想起了東坡先生的雪浪石,這位當年的定州知州覓得的奇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呈現出一幅若隱若現的山水畫卷,極是美奐。據說灤河石中也有雪浪石,我便盼望著覓得一塊半塊的圖紋石,也可效蘇翁故園山水聊心存。奈何終是不得,只覓了幾塊小紅花石,聊作鎮紙,把玩之際,隱隱有水聲盈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