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素有“玉石之國”的美譽,玉石從新石器時代早期至今,從帝王用玉到如今走入民間,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一一玉文化。
在喀什執教的六年中,有幸見到了唐王城古玉。
唐王城是唐代尉頭州城遺址,維吾爾語稱為“托庫孜薩萊”,建于公元前206年,距今約有2200多年的歷史,位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型城市圖木舒克市城北10多公里處。唐王城是絲綢之路一個重要的古城遺址,那里發現的玉器品種繁多,在過去幾十年中,由于管理松懈,許多珍品流入民間,維爾維吾爾人用這些古玉來交換生活用品及食物。如今國家對文物加大了保護力度,那種挖亂、亂開發的行為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1.唐代觀音
迷信傳說,在民間佩戴玉觀音,不僅能夠逢兇化吉遇難成祥,還有送子送福,子孫滿堂的意思,以及事業有成,財源廣進等意思,玉觀音寓意眾多,據佛教傳說,觀世音菩薩有33種幻化之象,不同的姿態象征著不同的能力,比如有送子觀音,千手觀音,水月觀音等。在民間有“男戴觀音女戴佛”的說法。
2.唐代無相佛
這是一件在新疆乃至全國唯一的唐代早期無相佛,佛頭背面有對穿牛鼻孔。為什么無相?這留給了后人無限的想象空間。我曾好奇的問一位近百歲的維吾爾族老人,為什么這佛沒有相呢?老人風趣地說:“現在人私心太重,在神面前燒香、磕頭、祈禱,都是為了讓神保佑自己及家人,滿足自己的私欲。佛都生氣了,把自己的臉藏起來,不愿意讓人看到他,再來打擾他的清靜修行,他也不愿意看到世人丑陋的面目”。我不知道這個回答是不是無相佛的真正由來。可是這是唐代早期的無相佛,跟現代人有什么關系呢?難道佛有先知先覺?不過老人的一番話似乎有道理。我豎起大拇指夸老大爺:“亞克西”。
3.升官發財方形珠
這是一個形狀是棺材的方形珠。借助“棺材“諧音意為升官發財。古代有許多為升官發財而發奮讀書的事例,所以有“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之說。
4.唐代玉匕首
匕首的圖案是個人物圖案,刀工犀利古拙,包漿自然淳樸,可惜沒有原裝的青銅柄。
古人有把玉石打磨成兵器的形狀,比如玉斧,是古代氏族酋長或部落聯盟首領長執掌的王權象征物。古代玉兵器主要有斧、鑿、刀、戈、戚、矛、錢等。后面將給大家持續分享唐王城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