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游覽名勝古跡時,往往會看到宮殿苑囿、寺宇廟堂、關隘城樓、宗祠建筑物以及碑石上的大字。
它們就是典型的“榜書”。
它們品相高雅,具有廟堂之氣,是重要的門面形象。
因為它們字大醒目,大氣非凡,氣勢恢宏,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因而也被稱為“擘窠大字”。
“榜書”的來歷
“榜書”的歷史源遠流長。
秦朝統一天下后,頒定的八種書體中,有一種“署書”,意思是指以大字題署宮殿匾額。
在古代,榜(又作牓),本義是一種木片。
而匾額一般是木制,因而匾額上的字體也就稱作“榜書”。
“署書”是“榜書”最早的官方稱呼。
東漢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敘》中記載:
“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日殳書,八曰隸書。”
據說第一位書寫“榜書”的是秦朝丞相、書法家李斯。
泰山、瑯邪、會稽山等地的石刻書法,斗大醒目,就是他的代表作品。
李斯《瑯琊臺刻石》
明代費灜在《大書長語》中說:
“秦廢古文,書存八體,其曰署書者,以大字題署宮殿匾額未央宮也。漢高帝未央宮前殿成,命蕭何題額……此署書之始也。”
據說漢高祖劉邦定都長安,丞相蕭何為未央宮題寫了“蒼龍、白虎”二闕匾額。
蕭何則成為用“榜書”藝術裝飾帝王宮殿的著名書法家。
漢末,從秦朝書法家程邈創立的隸書中,逐漸演變出來一種新的字體。
它更趨簡化,橫平豎直,“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
宮殿匾額上面的字體宜端莊醒目,于是楷體及隸書往往成為“榜書”的常用字體。
人們通常把一寸以上、數寸以下見方的楷體,稱為大楷。比其更大的楷體,則稱為“榜書”、“擘窠書”。
“榜書”在古代的應用較為廣泛,除了宮殿苑囿、寺宇廟堂、關隘城樓、宗祠的匾額之外,檢、帖、碑刻的碑額等凡是帶有標題性質的大字,都可以稱作“榜書”。
再如古代張貼告示,科舉放榜,為了使群眾站遠就能看清楚,也就會寫成“榜書”。
“榜書”的內涵和價值
“榜書”往往用于官方正式用途,或者長久懸掛于宮殿匾額或者公共場所。這是一種莫大的榮耀,也容易使書寫者出名。
《周書?趙文深傳》中記載:
北周時書法家趙文深擅寫“榜書”,當時的宮殿樓閣、碑文的匾額,往往都請他題寫。
世宗命令他書寫景福寺碑。梁主蕭鮞看了以后很贊賞,對趙文深賞賜豐厚。
露寢等宮殿竣工后,趙文深以題寫榜額之功,平步青云,食邑增加二百戶,出任趙興郡守。
但是,“榜書”與大楷、中楷、蠅頭小楷相比,在章法、執筆、運筆、用墨等方面都有獨特的規律和技法。
根據歷代書法家的經驗,應先練寫“大楷”,作為基本練習。掌握了“大楷”的點畫準確精到、結構疏密得當之后,再寫“小楷”才能達到結體寬綽開張、點畫規矩清楚。
進而,練寫“榜書”,才能達到結密無間而氣魄宏闊,不致渙散無神。
可見,“榜書”是楷書中的最高段位。
“榜書”看似簡潔、字數少,但要寫好,得有深厚的書法功力,非凡的技藝。
一代宗師、明朝書畫家董其昌曾說:
“蓋榜書至難,故能書者,致為世重。”
著名學者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榜書第二十四》開篇就說道:“榜書,古四署書┅┅作之與小字不同,自古為難。”
“榜書”長久懸掛于公共場所,要供世人及千秋后人品評。也即要能經受得起歲月的歷史考驗,要具有接受眾人品評的魄力和胸懷。
魏明帝時,修建了一座氣勢高峻的凌云閣,讓擅長“榜書”的書法家韋誕題寫 “凌云閣”三個大字匾額。
鬼使神差的是,施工者竟然先將空白牌匾掛了上去并且釘死。于是, 韋誕只好坐在竹筐里,被用轆轤長繩牽引上去題寫。
站在半空,恐高的韋誕心驚膽戰,雙腿發軟。他寫完字,被放下來時,氣息微弱,竟然須發也變白了。
隨后,韋誕將筆用火燒了,從此絕筆,并且以“家令”的形式告誡子孫不許寫“榜書”。
寫“榜書”之難,使得在中國幾千年的書法史上,名家很少。
即使在中國書法藝術巔峰階段、書法家群星璀璨的唐宋時期,“榜書”名家也是廖若晨星。
在唐朝,楷書大師顏真卿的《東方朔畫贊》算是“榜書”的傳世經典。
顏真卿的書法作品
在宋朝,北宋的蔡京、南宋的張即之,算是“榜書”名家。
宋徽宗趙佶的《大觀圣作之碑》以自創的"瘦金體"寫成,由當時的書法臨摹高手李時雍摹寫上石,經由人工石刻而成。
碑額上“大觀圣作之碑”六字,就是由蔡京題寫。
蔡京的書法作品
張即之的“榜書”大字,精心布置結構,字體清勁,力道盡致。
即使歷史上很多震古爍今的書法名家,也不適合寫“榜書”。
宋代書畫家米芾曾屢屢批評那些名家題寫的“榜書”,即使歐陽詢、柳公權這樣的書法宗師,也被他批的體無完膚、書法靈魂不存。
他在《海岳名言》里有一段論述:
“老杜作《薛程慧普寺》詩云:‘郁郁三大字,蛟龍發相纏。’今有石本得視之,乃是橫勒倒收筆鋒,筆筆如蒸餅,一‘普’字如人握兩拳,伸臂而立,丑怪難狀。”
“歐陽詢的題榜‘道林寺’,寒儉無精神。
柳公權的榜書‘國清寺’,大小不相稱,費盡筋骨。
清代學者、書法家包世臣曾說:“古人書有定法:隨字形大小為勢。自唐以來,榜署字遂無可觀者也。”
在他眼里,唐朝之后沒有幾個能入眼的“榜書”作品。
在當代,“榜書”仍有廣泛的實用性。例如學校、牌樓、堂祠、風景刻石、園林景觀、商家門頭等題字。
也有榜書家協會等組織,時常舉辦榜書大賽,也出了一些名家。
“榜書”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不但具有實用性,還因氣勢厚重大氣,充滿精、氣、神,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同時,也給人以激勵奮進的能量。
#書畫新國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