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臨黃山時贊嘆:“薄海內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這句話經過歷史的沉淀,就成了現在我們所熟知的“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
在1984年的春晚,張明敏演唱了一首歌曲,這首歌到現在依然膾炙人口,“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胸中重千斤……”我們都知道,我國的母親河是黃河,而與母親河齊名的為什么是黃山呢?
黃河流域的泰山、嵩山和華山使我們華夏祖先最先聚集的地方,這些地方由于近水樓臺先得月,最先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然而黃山在重巒疊嶂中,失去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一般人想抵達比較困難。
當第一批深入到黃山的人歡呼雀躍的向外人介紹黃山這一仙境般的存在時,黃山的名氣才慢慢的起來。后來黃山名揚天下,是五岳定下來近千年之后的事了。
關于黃山,有件事賦予了它無與倫比的地位,傳說華夏文明的始祖,我們的祖先軒轅黃帝曾在黃山煉丹,這簡直就是一個無法超越的地位。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一個“身強體壯”的“男人”,一個“身姿曼妙”的“少女”,“兩人”背對著,中間隔著一道山峰,雖近在咫尺,卻宛若相隔天涯。
一座山峰上有一塊酷似猴子的石頭,面向太平縣,很多人將這一景觀叫做“猴子望太平”
說起猴子怎能忘記金箍棒呢,一根石柱矗立在兩山之間,任爾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
一個戴著帽子,背著籮筐的采藥老人,更妙的是筐子里還真的有一株草藥。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這些奇景都是由地殼運動形成的,真的怕有一天由于風化和一些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而再也見不到這些景觀了。小伙伴們有什么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