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集有“奇、巧、精、特”之稱的“廣東翡翠玉雕精品大展”近日在廣州嶺南會展覽館展出。展覽共展出10 0 0多件溫潤通透的翡翠雕刻作品,匯集了高兆華、張森才、張炳光、葉福歡、洪榮祥等工藝師的作品,玉種包括我省特有的玉種臺山玉、信宜南方玉、四會碧玉和廣寧玉。據工藝師葉福歡介紹,看翡翠著重四點,“種(品種)、地(地質結構)、工(手工)、水(水頭)”。本展將持續至12月24日。
廣東翡翠玉雕集散地
玉雕作為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廣受市民歡迎。而廣東作為中國翡翠玉雕的集散地,揭陽、平洲、四會、廣州四地的玉雕日益受到外界關注。
據嶺南會秘書長孔昭明介紹,揭陽陽美、佛山不產翡翠,然而兩地的玉器業發展都興旺喜人。“每年從緬甸開采出來的中高檔翡翠原料75%以上流向揭陽陽美村,而平洲玉器市場既是我國四大玉器市場之一,又是我國三大緬甸翡翠玉器加工生產批發基地之一,尤其是全國最大的緬甸翡翠玉石集散地。”翡翠玉石資源不可再生,盛產翡翠的緬甸也開始對玉石實行“限量開采”、“限制上等玉石出口”政策。稀缺性越強,越受市場青睞。
對于玉雕作品收藏市場的走勢,工藝師洪榮輝認為購買者“趨向高檔、名品和精品。”張森才則認為,“現在收藏玉雕十分注重作品出自誰之手”。何向芹分析,玉雕本身就具有匠氣,從匠氣到一件藝術品,講究時間、氛圍,尤其是雕刻師自身的綜合素養。
誤區:睹玉并非賭玉
近年來,隨著玉石市場走俏,而消費者缺乏專業的識玉知識,對于一塊玉石的價值難以估摸,那么不具備專業鑒定知識的人如何辨別翡翠真偽?
這在何向芹看來并不擔心。她說,一名普通消費者很難知道一件作品的生產成本和利潤空間,所以需要到市場,從比對中獲得經驗。而著名的工藝師葉福歡的竅門就是,看翡翠看“種(品種)、地(地質結構)、工(手工)、水(水頭)”。
眼力和經驗,被認為是玉器內部人士拍賣原料玉石的不二法門。但翡翠業界也存在著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例如冒險賭玉。葉福歡的看法是,“很多投機的人以為玉器要用賭的,所以現在原石市場比較混亂。”這位從事15年玉雕事業的老行家進一步解釋,“大家常說賭玉,這是長期以來的的誤區。在師傅眼里,我們說睹玉并非賭玉,睹玉是指用手電筒照亮翡翠本身,三四分水頭為上好品質。”
《山水牌》張炳光
《山水牌》張炳光
7 .5×5 .5×1.7C M
獲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金獎
亞洲工藝美術大師張炳光設計、雕刻的翡翠牌、璧等玉雕作品在傳統的基礎上融入淺微雕及國畫、壁畫、漆畫技法,線條剛柔并濟,構圖嚴謹,注重“心法”和“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