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佛珠,我們會想到吃齋念佛,會想起得道高僧,甚至會想起少林寺,然而從古至今,佩戴佛珠從來都不是佛教徒的專屬,古代擁有最高權力的皇帝,享盡奢華的皇親貴族,以至地位較低的平常百姓,他們都會在身上佩戴佛珠,或是修行之用,或求佛祖保佑,或用來裝飾衣著。今天,仍然有很多人會在手上戴一串佛珠,其受歡迎程度甚至被夸張成 的最主要競爭對手。看似簡簡單單的一串佛珠,其包含的文化內涵卻是一點都不簡單。
“不管是得道高僧還是普通的佛教信仰者,他們都有佩戴佛珠的習慣,佛珠看上去普通,卻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內涵,它是智慧的化身,讓人們用包涵的態度面對世間一切;廣結善緣,讓自己也獲得不可思議的善果。”
佛珠并非佛教所創用
佛珠亦稱念珠,關于佛珠最早的起源,我們尚不能定論,但是有典籍和考古證明,早在佛教運用佛珠之前,佛珠就已經存在。古印度婆羅門教中的毗濕奴派很早就開始運用持珠,并對其進行了相關記載。不僅如此,其中于印度出土的公元二世紀的一尊婆羅門像上掛著的持珠,更是有力地證明了這個觀點。
佛陀在建立律儀時,并沒有將念珠包含進去,念珠也不在大乘比丘常隨身攜帶的十八種物之列。而佛珠在佛教中的起源,一般被認為是《木槵子經》(huan)中關于佛陀對波流離王的開示記載。波流離王聽聞佛陀之言,木槵子可“滅煩惱障、報障”,可“恒當至心無分散意”,而“若復能滿一百萬遍者,當得斷除百八結業,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斷煩惱根,獲無上果”。于是波流離王開始用木槵子制作佛珠,持念佛法僧三寶之名。
而中國人對佛珠的最早認識,源于東晉時期被翻譯過來的《木槵子經》,也就在此后不久,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和北周武帝宇文邕(yōng)發起了兩次滅佛運動,佛教在中國幾乎面臨滅頂之災,但是這還是無法阻擋佛教在中國的扎根與興盛。直至大唐興盛時期,佛教在唐朝不斷興盛,義凈三藏、玄奘等得道高僧傾力于傳播佛法,佛教經典譯作越來越多,佛教徒人數也隨之不斷增加,于是佛珠也變得司空見慣,朝野上下、僧俗之間,幾乎每人一串。《續高僧傳槵道綽傳》記載:“人各掐珠,口同佛號,每時散席,響彌林谷。”
古人今人皆愛佛珠
中國歷史上佛教最興盛的時期當屬唐朝,雖然晚唐和后周時期還出現過兩次滅佛事件,但是此時佛教已經深深扎根于這片中原沃土上。在古代,佛教的盛行讓很多人加入了對其信仰的行列,佛門子弟戴上佛珠,將其視為修行必備的一種信物,待時日漸長,便可獲得無量的功德與智慧。在古代,在皇家貴族、普通百姓家中,很多人都有打坐念佛的習慣,唐太宗時期,的燕徳妃便是一位信佛者,勾心斗角的后宮中,念佛是一種讓自己避開血雨腥風的方式,手持佛珠可以約束心身,消除妄念。
佛珠一般可以分成持珠、佩珠、掛珠三種,此外在清朝產生并盛行起來的朝珠也是由佛珠衍化而來的。朝珠由108顆珠子組成,據說是因為佛教以108作為佛的象征。朝珠在此時是對佛教信奉的體現,同時也是地位高低的體現,不同等級官員朝珠的大小質量等自然會有不同。在清代,只有皇帝、后妃、文官五品武官四品及以上、侍衛等穿朝服時才可佩戴朝珠,普通百姓是沒有權利佩戴朝珠的。
佛珠有菩提子類、寶玉石類、竹木類、果實類、翡翠類等。在現代社會,很多人佩戴佛珠還是因為對佛珠的信仰,以此提醒自己寬厚待人接物,糾正自己的不當行為,這樣所得到的善果將不可思議。但是也有很多人僅僅是把它們當做飾品,如今的佛珠已經跟上了時代的腳步,復古與時尚相結合,戴上一串掛珠或者手串,能給人增添一種或時尚、或高貴、或寧靜的氣質。時下投資市場大熱,綠松石、琥珀、南紅等價格不斷攀升,一串好材質的手串,價格可以貴到讓人無法承受,從這個角度來看,佛珠甚至可以成為一些人炫富的工具。
善緣與智慧
公元七世紀,一個大唐僧人踏上了絲綢之路,即使命懸一線、九死一生,他還是懷揣著堅定信念克服萬難,到達了佛陀的故鄉,他翻譯了四十七部佛經,也讓大唐的聲譽遠播,這位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僧人的曲折經歷被寫成了《西游記》,他就是玄奘。玄奘所到之地,無人不被他的智慧與授課折服。當玄奘來到西域最大的國家高昌,國王鞠文泰信奉佛法,并希望玄奘能留下來宣揚佛法,一同治理國家,他給玄奘很高的權利和待遇,但是玄奘不為所動,甚至用絕食的方法來拒絕高昌王,最后高昌王北玄奘的信念所感動,并和玄奘結為兄弟,這大概就是《西游記》中唐三藏與大唐皇帝互稱兄弟的原型。在絕食的日子里,玄奘玄奘心中有佛,手持佛珠,秉著寬闊的胸襟,平靜的心態,任何困難阻礙都不能讓玄奘放棄追求佛法的更高境界。當他帶著佛家經卷回到大唐土地上,他獲得的是所有人的崇敬,他所翻譯的經卷和所傳授的佛法,蘊藏著無限智慧。
我們所熟知的李連杰、王菲、劉德華等巨星都是虔誠的佛教徒,我們經常看到他們佩戴佛珠手串出現在公共場合,這是信仰的表現,同時也時刻提醒自己改掉陋習,以博大的胸襟接受不如意之事,他們還大力投入公益事業,為社會貢獻他們的一份力量。
不管是得道高僧還是普通的佛教信仰者,他們都有佩戴佛珠的習慣,佛珠看上去普通,卻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內涵,它是智慧的化身,讓人們用包涵的態度面對世間的一切;廣結善緣,讓自己也獲得不可思議的善果。現代社會的快節奏讓很多人都產生浮躁的情緒,戴上佛珠,能提醒人們要有正確的思想和行為,讓心情平靜下來,更好地去面對和完成接下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