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由于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盤玩菩提子,市面上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菩提子,各種小攤小販更甚,簡直是隨便什么果實的種子都能拿過來叫做菩提子,殊不知,并不是所有的果核,都能叫做菩提子。
何謂菩提子呢?依據梵語,“菩提”意為悟道,佛教傳至中原,得道高僧手持的“念珠”,其中源于植物果實或種子的,便被人們稱為“菩提子”。各種菩提子來源廣而博雜,但有一草一木兩種卻最為正統(tǒng)。
眾生皆有佛性,萬物俱是菩提。其實古人并不糾結于“什么才是真正菩提子”的問題。除卻傳承已久的薏苡和無患子,其他植物的果實或者種子,只要能夠串成珠子,都可以籠統(tǒng)以“菩提子”之名來稱呼。例如清朝時天臺山有棵形如柿子的樹木也可出產念珠,于是就順理成章地被人們叫做“菩提子”了。
當今“菩提子”的另一特性,是能夠制成念珠。佛教的念珠,原本用于“對治煩惱”和“提醒道念”,持念珠在手,可助消除心魔,亦可用于集中精神,提升念力。如今人們喜愛“菩提子”,大多將它們當作飾品和手把件,而并不執(zhí)著于佛法修行。
無論用途如何,這些被統(tǒng)稱為“菩提子”的珠子們,如今漸漸形成一種獨特的時尚文化。收藏、把玩、品評各種菩提子,也成為人們的新興樂趣。
在當今把玩“菩提子”的人們心目中,所謂的“四大菩提”通常指金剛菩提、鳳眼菩提、星月菩提、菩提根。
北方最常見的“菩提子”莫過于“仙桃菩提”了,這種珠子來自于山桃或蟠桃的桃核,蟠桃稍尖扁,山桃更圓而周正。無論是在低山野麓,還是城市中栽種用作觀賞樹木,山桃都是極常見的種類,夏末果實成熟后,山桃樹下往往能夠尋到幾枚果核。此外“酸棗核菩提”的名字更是直白,它就是酸棗的球形棗核所串,酸棗在干燥山坡常成片生長,摘些果子來剝出棗核,再簡單不過了
相信朋友們現在應該清楚一些了,這到底什么是菩提子,哪些果核能夠被叫做菩提子,可別再傻傻分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