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奇石批發市場簡介,柳州是東南亞奇石石源最大的集散地。柳州奇石批發市場從無到有,從業余到專業,目前已發展成全國,乃至東南亞最大的奇石商埠。
1984年春,位于柳州市駕鶴路的柳州大碼頭,出現了一個只有十余個地攤的花卉盆景市場。最初,是柳江縣的農民采集南天竹等苗木在此出售。
在此期間,八位柳州奇石愛好者常常光顧這里,為花卉盆景市場的經營者制作假山盆景所需的石材,并引導鄰縣農友開發了墨石、鐘乳石、類太湖石、斧劈石以及鵝卵石等奇石品種。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個有奇石銷售的綜合性花卉市場。
這八位奇石愛好者都居住在柳江南岸,因此被稱為“江南八怪”。早在1978年,他們便開始了采石觀賞。他們對柳州奇石批發市場的開拓和形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當年的花市,每逢星期天開市經營。到了1990年,花市涌現了不少新品種,如柳江縣的松江石、云霧石,柳城縣的彩霞石,來賓市的水沖石,象州縣的珊瑚化石等。因為石種及經營攤位的增多,奇石逐漸取代了花卉,使得原來的花卉市場變成了專業的奇石批發市場。
柳州奇石批發市場誕生10多年時間里,基本走過了市場發展的第一階段,如今步入了整合期。
柳州市研究石文化多年的《石道》執行主編張衛還記得,當年石市處于初級市場階段時,大多數石店都以倉儲式的貨架陳列為主,只要讓顧客一進店能看得見石頭就行,甚至擺的滿架滿地,很少考慮對石頭做必要的處理和包裝,也不在意每件石頭所需要的展示空間、展示方式和方法,反正是低進低出、高進高出,有錢賺就賣。那時不愁資源,也不怕賣不出去,相互競爭低價出手,市場價格一度走低,樂壞了各地來柳進貨的石商和藏家??梢哉f,當時的石市完全是在原始資源相對豐富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符合初級市場大進大出、批零結合的特點。
張衛認為,如今的柳州石市,已經從初級的資源市場超越出來,步入發展的第二階段——市場整合期,即自然淘汰階段。一部分不適應市場發展和資源變化的經營者,已逐步退出市場。
如今大多數石店,一改過去只求數量不求質量的做法,求質求精,不僅講究石頭本身的價值,把臺座的設計與創新、石頭的命題與展示的方式方法等附加條件也提高到與奇石同等重要的地位。說得簡單些,就是對奇石進行精心包裝,把好石的優點盡可能地表現出出來,文化氣息漸濃。
柳州奇石批發市場,正在逐步向文化市場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