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性、稀缺性、不可再生性。
靈璧石的觀賞價值:主要從“形、質(zhì)、色、紋、聲”五個特點來分析, 形狀是第一位的, 具備五個特點的是極品, 然后依次類推。
靈璧石的文化價值: “南觀迎客松, 北賞靈璧石”, 做為當代中國賞石文化的瑰寶, 靈璧石是安徽省獨有的珍貴資源, 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經(jīng)濟價值和收藏價值。
靈璧石文化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深得歷代文人雅士珍愛, 長期以來為中國當代賞石文化提供了無限空間, 隨著奇石文化的不斷升溫, 靈璧石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安徽省對外交流的一張名片, 成為安徽省對外開放的窗口, 成為安徽省經(jīng)貿(mào)合作與增進友誼的橋梁。
靈璧石的保健功能:
經(jīng)科學(xué)家研究認定, 靈璧石富含十幾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玩賞靈壁石對人體具有保健作用, 可以清心悅目、怡人益智、健康長壽。
靈璧石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 是中國奇石文化的一個奇葩, 靈璧石集天下奇石所有優(yōu)點于一身, 因此, 只要玩透靈璧石天下其它石種都可以輕松玩賞了!
靈璧石的微量元素:中國科學(xué)院地質(zhì)研究所對靈璧石的微量元素與稀土元素進行了分析,具體內(nèi)容如下:
1、靈璧磬石的微量元素含量分別為:
鉻16., 錳鈷2.,
鎳15., 銅10.,
鋅10., 銣4.,
鍶285., 鋯6.,
鈮0.,錫0.,
銫0., 鉿0.,
鉭0.;鉛7.,
釷1.。
2、靈璧磬石的稀土元素含量分別為:
釔5., 鑭9.,
鈰18., 鐠2.,
釹7., 釤1.,
銪0.,釔1.,
鋱0., 鏑1.,
鈥0., 鉺0.,
銩0., 鐿 0.,
镥0.。
靈璧磬石所含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zé)o放射性對人體健康是有益無害的,它與人體內(nèi)所含的微量元素是一致的,人們通過撫摸接觸或接近石體,就會人石互契,對人體健康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不僅可以改善人的微循環(huán),還可以使人體陰陽動靜和意念之玄奧融合,有回天再造之效功。
靈璧石資源保護意義及具體措施:
靈璧石是大自然留給我們?nèi)祟惖膶氋F財富,歷史上有過三次開采高峰:
第一次,宋代宋徽宗年間。先是當?shù)厝耸坎墒@,或為清供,經(jīng)蘇軾、米芾、杜綰等人頌揚,名聲愈噪,并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文篇章。直到宋徽宗修筑“艮岳(萬壽山)”,搜盡天下異花奇石,利用皇權(quán)征調(diào)靈璧石,所謂歷史上“花石綱”是也,達到高潮。
第二次,明朝晚期和清朝乾隆年間。據(jù)歷史記載,萬歷己酉年(1609),御史張鴻元去靈璧覓石,雨后在山澗溝壑中采得幾方,以此為端,開始了又一輪挖取靈璧石的熱潮,販石者接踵而至,靈璧石的第二個春天來臨了。乾隆下江南,親筆御題了“天下第一石”。
第三次,現(xiàn)代。由于現(xiàn)代人們幾乎毀滅性地挖掘,導(dǎo)致靈璧石資源瀕臨枯竭,因此, 靈璧石資源保護刻不容緩。
安徽省靈璧石協(xié)會自成立以來,以弘揚靈璧石文化為己任,多次組織專家到靈璧石主要產(chǎn)地--靈璧縣、墉橋區(qū)等地考察調(diào)研, 了解靈璧石的資源概況, 呼吁當?shù)卣蛷V大靈璧石愛好者增強靈璧石資源保護意識,科學(xué)規(guī)劃,合理挖掘,有效利用,惠及子孫后代利益。
安徽省靈璧石協(xié)會會長黃國強表示,未來靈璧石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關(guān)鍵在于積極利用國家文化產(chǎn)業(yè)政策, 推動以靈璧石為主題的博物館、展覽館、旅游景區(qū)建設(shè), 實現(xiàn)靈璧石文化產(chǎn)業(yè)轉(zhuǎn)型升級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使靈璧石早日擺脫長期出賣資源型銷售模式。
靈璧的形成:
靈璧石礦形成于晚元古代,即震旦紀,約有九億年歷史。進入隨著時代的變遷,氣候的變化,浮游生物死亡之后與海水的碳酸鹽一起沉淀下來,形成了一層層的碳酸鹽沉淀,在地球內(nèi)部溫度、壓力作用下固結(jié)成巖。在多次地殼運動的作用下,巖層發(fā)生褶皺、斷裂,加之億萬年的雨水沖刷,就形成了靈璧石。詳情為:
靈璧縣境內(nèi)在古代震旦紀期間(距今約8---9億年),經(jīng)過呂梁構(gòu)造運動,海水漫及境內(nèi),使靈璧成為一片淺海的海濱。這個時期,原先藻類植物大量繁殖生長,形成礁體,在海相沉積作用下,發(fā)育成今各類石礦體。在震旦系構(gòu)造上沉積并形成了震旦系----奧陶系的碳酸鹽巖石。
進入古代(距今約4---2.3億年),經(jīng)過加里東構(gòu)造運動,地殼抬升為陸地。后經(jīng)過華力西構(gòu)造運動,又下沉為淺海瀉湖。直至中生代(距今約2億年),經(jīng)印支構(gòu)造運動后,這一帶才隆起為陸地,海水從此銷聲匿跡。同時,在印支結(jié)構(gòu)運動期間,境內(nèi)地層發(fā)生了褶皺和斷裂。在侏羅紀晚期至白堊紀,又發(fā)生了燕山構(gòu)造運動,伴有火山巖噴發(fā)活動,出現(xiàn)了巖漿巖地質(zhì)。
進入新生代(距今1.2萬千年),在石灰?guī)r溶蝕地區(qū)沉積了第三紀地層。近100萬年,形成了第四紀沖擊平原地層。上述地層多數(shù)隱伏于第四系之下,少數(shù)零星出露在低山丘陵的剝蝕殘丘處。經(jīng)過復(fù)雜漫長的地理變化,形成了特殊地質(zhì)和造型的靈壁石。
靈璧石的歷史淵源:
靈璧自古出奇石,在唐朝石就作為貢品進貢朝廷。宋人杜綰在《云林石譜》中匯載石品116種,靈璧石位居首位。“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如玉”,這是宋代詩人方巖對靈璧石發(fā)出的由衷贊嘆。
靈璧石的開發(fā)已有三千年的歷史,《尚書·禹貢》載“泗濱浮磬”;殷商時期有靈璧石雕制宮廷樂器——虎紋石磬的記載;《晉書》載:皇帝勒令鎮(zhèn)西將軍謝尚來靈璧采磬石以備大樂江左……
靈璧石除磬石以外,還有其它種類,主要分布在靈璧縣境北部,如靈覺山、朝陽山、白馬山、耳毛山、邵山、九頂山等,在縣境中部的三注山和南部的大山,峨山一帶也有少量的分布。
靈璧石真正魅力不僅在于天賦其內(nèi)在的靈氣和形態(tài)的神奇,而其質(zhì)、形、色、紋皆俱有很高的藝術(shù)欣賞價值,故乾隆帝也曾贊譽它為“天下第一石”。靈璧石,又稱“奇石”、“謦石”等,大都形狀奇特,色澤艷麗,紋飾美觀,質(zhì)地堅韌,具有一定的觀賞和收藏價值。經(jīng)過采集、修飾后成為一種天然的藝術(shù)品。
宋徽宗與靈璧石
宋徽宗有個特殊的癖好,那就是癡迷收羅奇花異石,于是就專門派人在沿海地區(qū)打聽消息。起初,陣勢還不大,后來因為進貢者得到宋徽宗加官晉爵的賞賜。
于是,皇帝個人的愛好就變成了國家行為,為了侍奉討好這么一位“石癡”皇帝,眼紅金權(quán)的朝野群臣們積極響應(yīng)。奸相蔡京更是投其所好,在蘇州設(shè)應(yīng)奉局,專門在江浙一帶收集奇花異石運往汴京。運送花石的船隊,每十艘為一綱,于是就有了宋徽宗強征“花石綱”的故事。運一些小巧奇石也罷,偏偏會尋到些天然巨石,為了方便運輸這些龐然大物,朝廷還專門打造了大容量的貨船,造船就要用錢用人力,問錢和人從哪來?自然是靠增稅、抓壯丁!久而久之,百姓自然就苦不堪言了。
宋徽宗趙佶 祥龍石圖 設(shè)色絹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次運來的石頭個頭太大了,雖平安到達了汴京,可進不來城門,于是就把城門拆了,等石頭送進去了,又重建了城門。
米芾、宋徽宗與靈璧石
據(jù)說,大書法家米芾也是愛石成癖,他有一塊名為研山天然靈璧石,該石頭原是南唐后主李煜所藏,后被李煜第五代后人也就是米芾之妻李氏收藏。李氏將傳家之寶贈予米芾,米芾本就愛石如命,又因為石頭是自己與夫人愛情婚姻的見證,所以米芾對此格外珍惜。不巧的是,米芾的這塊石頭被摯友宋徽宗看上了,并意欲索取,米芾不忍,就奪了回來。
此后,宋徽宗念念不忘,為了得到石頭便想利用皇權(quán)強奪,這就令米芾陷入性命與愛石的艱難抉擇。萬般無奈之下,救夫心切的米夫人就親手將石頭予了宋徽宗。
乾隆南巡與靈璧石
傳說,乾隆六下江南有三次因喜歡靈璧石而繞道靈璧石產(chǎn)地。乾隆二十二年(即公元1757年),乾隆第二次南巡時第一次繞到靈璧石產(chǎn)地磬云山。夜宿時認識一個熱愛書法和靈璧石的尼姑,乾隆當晚便與尼姑攀談起了書法及靈璧石的美好至深夜。第二天,尼姑又帶著乾隆一行人先觀看了磬云山上的宋代摩崖佛雕及宋代挖采靈璧磬石遺留的老坑。乾隆看后深感靈璧磬石文化的悠久和博大精深,臨走時為尼姑庵御題——玉磬庵。
清乾隆 紅靈璧石
乾隆三十年既公元1765年,乾隆再次來到磬云山,與那尼姑暢談甚歡,當談到靈璧磬石形、音之特點時,乾隆興致大起。尼姑便將自己珍藏的一塊靈璧磬石山峰示予乾隆,乾隆接過反復(fù)觀賞,愛不釋手,意欲索要。于是心生一計要求尼姑陪他下棋。如果尼姑輸了就將這塊靈璧石給他。結(jié)果乾隆是三下三負,心里有些不快,尼姑看出了乾隆愛靈璧石心切,不得不將自己多年珍藏的靈璧石山峰獻與乾隆。為表感激之情,乾隆遂在尼姑書桌上寫下“天下第一石”相贈。后『天下第一石』被制成扁額掛在廟堂上,并制一石碑立于寺院。
正應(yīng)了這句詩:『靈璧磬石遇乾隆,南巡鐘情繞道行。玉磬庵前輸佩玉,御題天下第一名。』
歷史名人與靈璧石……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詩人。其于德宗建中三年(782)十一歲時隨父遷居符離,居住在今宿州市東北二十里的毓村,居宅名東林草堂。其居與靈璧西境諸山相鄰,今遺址猶存。
十六歲時詩作 《賦得古原草送別》即寫于符離之“唯南古原”,當時已是名噪朝野。但苦無人仕之門,只得在毓村與友人共勉共學(xué),先后居住二十二年。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 · 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靈璧石“悟道”供石
白居易曾得靈璧石,置于草堂。貞元十六年應(yīng)進士試,貞元十九年(803),三十二歲的白居易經(jīng)吏部考核,拔萃登科,授校書郎。同年冬回毓村搬家,與友人依依惜別。其所藏靈璧石及在蘇南所得之太湖石一起漕運至洛陽,置于庭中。
歷史名人與靈璧石……米芾拜石
米芾, 字元章,號襄陽漫仕。宋代著名書畫家,博雅好古,嗜石如癖,其與靈璧石有著不解之緣,趣聞軼事頗多。
靈璧石擺件
《古今談概.癖嗜部》 載:米元章守漣水,地近靈璧,蓄石甚富,一一品第,加以美名。入室把玩,終日不出。楊次公杰為察使,因往漣焉,正色言曰:“朝廷以千里郡邑付公,那得終日弄石,不省祿郡事?”米于袖中取一石,嵌空玲瓏,峰巒洞穴皆具,色極青潤,宛轉(zhuǎn)反復(fù)以示楊曰“如此石安得不愛?”楊殊不顧,乃納之袖。又出一石,疊峰層巒,奇巧更勝,又納之袖。最后出一石,盡天劃神鏤之巧。顧楊曰:“如此石安得不愛?”楊驚見之下,忽然趨前曰:“此石非獨公愛,我亦愛也!”即就米手櫻得之,登車逕去。米以楊奪其所最,惘然自失累月,屢以書請之,竟不復(fù)得。
靈璧石“蓬羸”山子
靈璧石人見人愛,愛之必藏,藏之必珍。楊次公在妙造絕倫的靈璧石面前,結(jié)果還是暴露了掩飾的欲望,只是做不到像米芾那樣天性率真罷了。米芾愛石、拜石、癡石,在常人眼里似乎違世異俗,孰不知米芾在書法、繪畫上的高深造詣,正由于他體石悟道,丘壑內(nèi)營,活化了他的精神靈愫,才營造出如此郁礴宏博氣傲蒼穹的藝術(shù)境界。
歷史名人與靈璧石……蘇軾
蘇軾,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xué)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書畫“三絕” 。一生愛石,尤與靈璧石情深意篤。《靈璧志略》、《素園石譜》記載同樣的一則故事:
靈璧石“小有洞天”山子
靈璧劉氏園中砌臺下有靈璧石一株,瑰瑋巉然,反復(fù)可觀,作糜鹿宛頸狀。東坡居士欲得之,乃于臨華閣作《丑石風(fēng)竹圖》貽之主人,主人喜,以“糜鹿宛頸石”相贈。后居士載歸陽羨。又宋人張邦基《墨莊漫錄》載:靈璧張氏蘭皋園一石甚奇,所謂“小蓬萊”也,蘇子瞻甚愛之,題其上曰:“東坡居士醉中觀之爽然而醒。”子瞻之意蓋取李德裕平泉莊有“醒酒石”,醉乃踞之則醒也。文士蔣穎叔復(fù)題其后云:“荊溪居士署中觀之爽然而涼。”宿州太守吳安中又復(fù)題其后云:“紫溪翁大暑醉中”。三人讀三題一笑而去。張氏覓工皆刻之。其石后歸禁中。
歷史名人與靈璧石……蒲松齡
一提起蒲松齡,大家就會想到中國最著名的文言小說集——《聊齋志異》,一本專講花妖狐鬼等虛幻故事的絕世奇書。可鮮有人知的是,蒲松齡還是一個靈璧石的收藏家。他的書房——聊齋中供有三塊奇石,其中一方“海巖石”就是靈靈璧石,是蒲松齡最珍愛之石。
靈璧石犀牛望月
蒲松齡對靈璧石感情頗深是從其好友畢際友(清朝揚州府通州知州)開始,畢際友嗜石,在他從通過罷官歸田時,以重金從一石友家購得一塊靈璧石相送,名為“海岳石”。此石曾為明代賞石大家米萬鐘(明代書畫家,米芾后裔)所珍藏,原為宗代人貴石,“潔如鐵、清如玉、黝如墨、光如鑒”,堪稱靈璧石中絕品。蒲松齡得到“海岳石”十分喜愛撫抱摩挲,唏噓良久,對其贊不絕口。
“祥云”靈璧石
蒲松齡一生愛靈璧石,不僅為靈璧石留下許多贊美之歌,還為靈璧石樹碑立傳。他甚至將清洗靈璧石的過程還記錄下來,為靈璧石的研究提供了難得的歷史素材。
靈璧海岳石,蒲松齡遺寶
蒲松齡雖一生坎坷失志,但他孤高勁節(jié),自強不息,寄情于石,對靈璧石更是愛之情深。如今,海岳石尚珍藏于蒲松齡紀念館內(nèi),被列為國家珍貴文物。當然最近也有人提出此石不是靈璧石。
靈璧石具有獨特的魅力:
一是無論大小,天然成型,千姿萬態(tài),并具備了“皺、瘦、漏、透”諸要件,意境悠遠;
二是靈璧石的肌膚往往巉巖嶙峋、溝壑交錯,粗獷雄渾、氣韻蒼古,紋理十分豐富,韻味十足。
三是色澤以黑、褐黃、灰為主,間有白色、暗紅、五彩、黑質(zhì)白章……不僅多姿而且多彩。
四是“玉振金聲”的音質(zhì),輕擊微扣,都可發(fā)出琤琮之聲,余韻悠長。靈璧石具有4個方面的獨特之美:
堅貞美
堅是石的主要特點,更是供石的首要條件。
硬度低的奇石,易風(fēng)化剝蝕,雖然好的造型而不能保持永恒,失去收藏價值。所以一塊奇石,雖然具有造型、紋理、色彩等諸多奇特條件,但因其硬度低便不能躋身于奇石之林,更不能成為精品。靈璧石一般均在6—7度,保存性高于它石,肌理縝密,質(zhì)素純凈,堅固穩(wěn)實,有分量感和溫潤感。其堅貞之特質(zhì),為供石之最。
造型美
石是世界上年代最久之古物,它經(jīng)過宇宙混沌時期強烈造山運動的褶皺、斷裂、輾壓和億萬年的風(fēng)化雨浸、水鐫土蝕等內(nèi)部和外營力的自然雕鑿下,扭曲劈裂、去軟留堅、孔洞溝壑,峻嶺起伏,纏結(jié)紛亂,形成了各種造型奇特,天然成趣,獨一無二,罕貴難求的藝術(shù)品。
靈璧石更以它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形成一塊塊堅實青瑩、造型奇特的天然雕塑品。當人們走進靈璧層巒中去踏山尋石,呈現(xiàn)在你眼前的有峰巒洞壑、剔透玲瓏、憚奇盡怪,黛色熒熒的(山免)巖怪石,還會發(fā)現(xiàn)在眾多的奇石中有鱗者、角者、游者、翔者、菡萏、蟠螭、仙翁、美女、菩薩、高士,或臥或立,或舞或蹇,不一而喻。靈璧石之奇妙者在于造型奇巧,體態(tài)夭矯,肖形狀物,妙趣天成。雖片掌之大,能蘊萬物之象;雖一拳之小,盡藏千巖之秀,確實有“試觀煙云三山外,都在靈峰一掌中”之意境。
靈璧石大者高廣數(shù)丈,可置于園林庭院,立足為山,峰巒洞壑,巖岫奇巧,如臨華岱。中者可作小丘蹬道、河溪步石、池塘波岸綴石、草坪散石點綴。小者可供于廳堂齋館,或裝點盆景,肖形狀物,妙趣橫生。
閑暇對坐,一甌清茗,神趨其中,詩律歌節(jié),琴韻畫意,裊裊側(cè)畔,頓發(fā)清思,把人帶入另一境界,得到一次美的陶冶。
石膚美
供石特別重視之美。靈璧石膚,(山免)巖嶙峋,溝壑交錯,竇穴參差,粗獷雄渾,氣韻蒼古,具有歷史滄桑之風(fēng)霜美。 靈璧石皮表常見的紋理有胡桃紋、密棗紋、雞爪紋、寶劍痕、彈子窩、蘑菇頭、樹皮裂、黃沙紋、黽紋、荷露、乳丁、裙折、縐帶、水道、臥沙、金星、玉脈、赤脈、蟹爪,以及通孔、半穴,交錯纏結(jié),孔洞委宛。既有原始風(fēng)霜味,又有音樂韻律感。暴露地面時間愈長,愈顯示其蒼老古樸。
靈璧石之膚表,還有的圓潤膩,滑如凝脂,入手使人暢心怡懷。這種石把玩摩挲,愈長愈佳,米氣消盡,溫潤爾雅,韻味十足。
音響美
靈璧石質(zhì)細膩,堅如貞玉,扣之拂之,聲音(王爭)琮,余韻悠長,有“玉振金聲”之美稱。故古人又把靈璧石稱為“八音石”。蓋“八音”之涵義是取佛典上的“八音”名數(shù)。
佛經(jīng)稱如來佛祖佛法廣大,他以特有的八種極美之音去感化蕓蕓眾生活。古人用“八音”命名,是贊美靈璧石具有佛性的美好靈石。歷代的論石專著以及評鑒靈璧石的專家學(xué)者也都把靈璧石“聲音清越”作為突出特征,并大加贊賞。
靈璧石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并富有極高的美學(xué)內(nèi)涵,因之最具有收藏價值。故有“黃金萬兩易得,靈璧珍品難求”之說。因為“一生一石”是歷代癖石者對靈璧石的祈求目標。
浩浩圓宇,含蘊大,感信靈璧石獨具靈性,是宇宙間最具傳奇奧妙的混沌造化之物。靈璧石天下獨一無二,世界絕無僅有,人間罕見難求,因之深具價值,可謂美玉莫競,國之珍寶。靈璧,靈璧!幸甚至哉。
靈璧石絕非僅指靈璧磬石一種。靈璧奇石種類繁雜,據(jù)記載,最多可將靈璧奇石分為500多個品種,最為簡單的劃分也有數(shù)十種之多。
以石為媒, 交八方賓朋, 安徽省靈璧石協(xié)會會長黃國強攜全體會員歡迎全國的靈璧石愛好者到安徽省靈璧石協(xié)會賞石做客!安徽省宿州市外環(huán)南路“天下第一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