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和以往的貼吧討論完全不同,貼吧以陌生關系為主,無論評價正確與否可以透漏出發言者的真實內心看法;微信群則不同,群屬于熟人圈子,大家顧及面子,附和奉承為主。
最近沒事看了看奇石吧以前的討論,仔細看了廣大石友的言語評價及對奇石的看法。各有不同觀點,而且每個觀點都有贊同者或反對者,概括一下,這里面大概有3點因素:
第一,玩石者的學歷,資歷,閱歷不同,不一定是不懂石差一級價差十分的道理,而且讀不懂等級。
第二玩石者的財力不同,一個全部身家只有十萬的玩家對一方石頭的最大心理承受價是低于十萬的,如果價格高于玩石者的心理承受價格太多,對于玩石者會覺得是不可思議的。
第三、觀賞石奇石種類眾多,千姿百態,各家玩的石種不同類型不同,會有心理傾向種類和地方區域性觀念。
當然有人拿出很普通的石頭開出超高的價格對于行業的發展是不利的,非健康的。這也許并非大家評論的貪欲所為,更多是眼界過窄,眼力欠缺而孤芳自賞,總覺得自己的東西最好,或者看到某某出現炒高價的石頭會覺得自己的不比他人的差了多少或者自我感覺更好,最后反而淪為笑柄,影響了行業的健康。
奇石的身份和運營模式是很奇特的,它可以隨便丟棄于房前屋后,也可能二十四小時輪流監管。這就是奇石的魅力,也是兩極分化最大的藝術品。有時間可以多走一些大型展會,有機會和專家學者多交流,如詩人,作家,書畫家,藝術家,美學評論家,人文學者等等。不要輕視專家,輕視文化。偶爾出現的不負責任的沒有水平的專家也不能代表全部。
就現在而言精品石的成交量和價格還是可觀的,幾十萬的作品也常有成交。因為大部分精品極品奇石并非通過拍賣交易的,而真正購買者又不希望暴露交易價格,所以不少較高成交的案例并不為廣大石友所知曉。
既然我們把奇石定義為藝術品,就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眼力及對藝術的解讀能力,去發掘更多的精品。不要因為某些涉足者的文化素質低眼界窄,和普品石頭的鋪天蓋地而自降行業門檻,自降行業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