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玉雕名家| 置頂關注邂逅玉雕藝術精品
匯集玉雕大師 | 締造傳世精品
本文來自玉雕名家官網
放眼當今的玉雕行業,在不乏好工的情況下,為何有的玉雕作品只能是商品,而有的卻被稱之為藝術品?
為何有的玉雕師只是匠人,而有的卻被人們譽為大師呢?
筆者在同玉雕名家簽約玉雕大師孫永接觸的過程中,就對以上問題深有感觸,所以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孫永老師的看法和我個人的感觸。
▲玉雕名家 孫永 作品《上海!上海!》
玉雕作品的“雷同”性是當今玉雕行業無法回避的行業頑疾,不同的玉料從設計到制作,最后90%的人做出來的還是老題材,這是為何?
有多年玉雕經驗的孫永老師就指出,當代很多玉雕師在琢玉的過程中,一味的就是“拼工藝”,這或許在古代能行得通,但對于技術發達的當代卻未必。
▲玉雕名家 孫永 作品《天圓地方》
的確,對于沒有先進磨玉工具的古代匠人來說,要準確把握一件玉雕作品的比例、對稱性、內壁薄厚的均勻都是極為困難的事情,所以古代玉器的大半價值,都往往依附于工藝的精湛和巧妙程度。
但在當今先進玉雕工具的輔助下,要琢磨出一件工藝精湛的作品,并非難事。
這也是為何在當今玉雕市場上,很少有藏家會再對玉雕工藝嘖嘖稱奇的原因,甚至一些雕工精湛細致的玉雕作品,反而會被鑒賞家們批評“匠氣重”。
▲玉雕名家 孫永 作品《守望》
那么在當下,人們評判一件玉雕作品好壞的根據是什么呢?
其實我們只要關注玉雕行業內的各大賽事就不難發現,那些獲獎的作品,玉雕技藝并不精湛,也不繁復,但是卻具有別具匠心的造型設計。
▲玉雕名家 孫永 作品《女媧補天》
作為海派特級玉雕大師,孫永老師始終認為玉料沒有貴賤,玉雕師的責任就在于為玉料賦予更高的價值。
他說:“從事玉雕的專業人員,除了要具備精湛的雕刻技藝和基礎的繪畫技能以外,還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要能讀透材料,以工藝襯托、強化玉料本身的魅力,同時又能將立意落回平實的生活和人類共同的情感。如果玉雕師只具備雕工和繪畫技能,那他充其量只能當一名好工匠,而絕不是玉雕大師。其作品也經不起人們的品讀,更無法同觀者產生共鳴。”
的確,在玉雕作品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傳承的當下,玉器收藏愛好者們往往更看重的是玉雕作品的思想和創意,還有玉雕師的文化底蘊,而不只是精湛的工藝。
▲玉雕名家 孫永 作品《愛大米》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的分享,看完后對玉雕有感悟,或者是想觀賞孫老師作品的朋友,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玉雕名家微信,鑒賞美玉,了解玉雕背后的故事,我和孫永老師在這里等你!
戳原文,更有料!